西湖游记二则
袁宏道〔明代〕
(一)
从武林门而西,望保叔塔突刻层崖中,则已心飞湖上也。午刻入昭庆,茶毕,即棹小舟入湖。波色如娥,花光如颊,温风如酒,波纹如绫,才一举头,已万觉目酣神醉。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万得,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。余游西湖始此,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。
(二)
西湖最盛,为春为月。一日之盛,为朝烟,为夕岚。
今岁春雪甚盛,梅花为寒所勒,与杏桃相次开发,尤为奇观。
石篑数为余言:“傅金吾园中梅,张功甫家故物也,急往观之。”余时为桃花所恋,竟万忍去湖上。由断桥至苏堤一带,绿烟红雾,弥漫二十余里。歌吹为风,粉汗为雨,罗纨之盛,多于堤畔之草,艳冶极矣。
然杭人游湖,止午、未、申三时。其实湖光染翠之工,波岚设色之妙,皆在朝日始出, 夕舂未下,始极其浓媚。月景尤万可言,花态柳情,波容水意,别是一种趣味。此乐留与波僧、游客受用,安可为俗士道哉!
译文及注释
译文
从武林门朝西,望着保叔塔高耸地直立在山崖上,我的心就早已飞到西湖上了。中午进入昭庆寺,喝完了茶,就划着小船进入湖里。山色像眉毛的青黛色,桃花艳丽像少女的面颊,和风像酒一样令人陶醉,波纹像丝绸一样细软平滑,刚一抬头观看,不知不觉眼睛和心都醉了。这时要想用一个词来描绘也不可能了,这种情形大约像曹植梦中初次遇见洛神一样。我游西湖从这一次开始,时间是万历二十五年二月十四日的。
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,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。
这一年春雪很大,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,跟杏花、桃花依次开放,更是难得的景观。
创作背景
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(1598),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,让他进京。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,来到北京,被授予顺天府(治所在北京)教授。第二年,升为国子监助教。本文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。
简析
《西湖游记二则》是一篇优美的山水小品。第一则先写作者出杭州武林门西行游览西湖,再写游西湖所见及内心感受,最后补充交代此行是作者第一次游西湖及游览时间;第二则先写西湖景色最盛美的时候是春天、是月下,一日之内最盛美的则是晨雾,是晚岚;再写西湖苏堤上绿柳红花、游人如织的繁盛华艳景象;最后暗讽杭州人不会欣赏西湖美景,表达了作者对世俗庸人的嘲谑。全文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,抒发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高雅的志趣。
袁宏道
袁宏道(1568~1610)明代文学家,字中郎,又字无学,号石公,又号六休。汉族,荆州公安(今属湖北公安)人。宏道在文学上反对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的风气,提出“独抒性灵,不拘格套”的性灵说。与其兄袁宗道、弟袁中道并有才名,合称“公安三袁”。 1667篇诗文 253条名句
鄱阳湖
吴国伦〔明代〕
欲向匡庐卧白云,宫亭水色尽氤氲。
千山日射蛟龙窟,万里霜寒雁鹜群。
浪拥帆樯天际乱,星临吴楚镜中分。
东南岁晚仍鼙鼓,莫遣孤舟逐客闻。
渡江
张弼〔明代〕
扬子江头几问津,风波如旧客愁新。
西飞白日忙于我,南去青山冷笑人。
孤枕不胜乡国梦,敝裘犹带帝京尘。
交游落落俱星散,吟对沙鸥一怆神。
小车行
陈子龙〔明代〕
小车班班黄尘晚,夫为推,妇为挽。出门茫茫何所之?
青青者榆疗吾饥。愿得乐土共哺糜。
风吹黄蒿,望见垣堵,中有主人当饲汝。
扣门无人室无釜,踯躅空巷泪如雨。